高校帮助就业创业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综合政策引导、服务创新与资源整合:
一、强化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
完善就业指导课程
将生涯教育融入教学体系,修订就业指导课程标准,通过案例教学、模拟面试等提升学生求职能力。
精准匹配服务平台
建立“互联网+就业创业”平台,整合校内外资源,实现智能匹配、精准服务。例如西南大学通过建立10大片区就业协作单位、1000家见习基地等,为毕业生提供3000个岗位。
分层分类帮扶
针对就业困难群体,开展实名登记、个性化求职方案制定、优先推荐岗位及创业扶持,如专项培训、创业基金对接等。
二、拓展就业渠道与政策支持
服务国家战略
结合“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战略,引导毕业生到重点领域就业,如基层服务、新兴行业等。
落实优惠政策
配合财政、税务等部门落实学费补偿、社保补贴、创业贷款等政策,降低毕业生就业门槛。
促进中小微企业就业
通过社保补贴、降税减费等措施鼓励企业吸纳毕业生,组织校园招聘、职业培训等活动。
三、优化创业环境与资源整合
创业教育改革
将创新创业纳入人才培养体系,改革课程设置、毕业设计等环节,培养创新型人才。
资金与政策支持
设立创业基金、天使投资引导资金,提供股权投资、融资担保等服务,扩大省级新兴产业基金规模。
公共服务体系
建立创业信息发布平台,整合工商注册、税务咨询等中介服务,降低创业门槛。
通过以上措施,高校可形成全员促就业工作合力,帮助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就业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