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就业性别歧视需从法律保障、企业自律、社会监督三方面入手,具体措施如下:
一、完善法律保障体系
立法明确禁止性规定
通过《就业促进法》等法律明确禁止性别歧视行为,如限定性别、询问婚育情况、提高女性录用标准等,并细化“六个不得”清单。
强化司法救济途径
规定劳动者受歧视后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同时将就业性别歧视纳入劳动监察范围。
二、加强企业自律管理
建立招聘审查机制
用人单位需制定公平招聘流程,避免设置隐性性别门槛,如通过面试问题、管理层性别比例等识别潜在歧视行为。
优化薪酬与福利体系
改革生育期工资支付方式,建立生育基金补偿制度,减轻企业负担,促进生育友好型就业环境。
三、强化社会监督与维权
畅通举报投诉渠道
提供12333、12338、12351等热线,鼓励劳动者举报性别歧视行为,同时加强广告审查与诉讼案由的性别歧视专项治理。
提升公众法律意识
通过普法教育普及性别平等观念,帮助劳动者识别“职位间隔离”等隐性歧视,增强维权能力。
四、平衡企业利益与社会责任
通过税收优惠、生育补贴等政策,降低企业雇佣女性的经济压力,促使其主动消除性别偏见,形成公平就业的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