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反就业规则的行为主要涉及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违规情形,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用人单位违法招工行为
提供虚假招聘信息:
如职位描述与实际不符、薪资待遇虚高;
招用无合法证件人员:
未核实就业证或居留许可;
收取不合理费用:
招聘费、保证金、抵押金等;
扣押身份证等证件:
侵犯劳动者人身权利;
性别/民族歧视:
以不合理标准拒绝录用;
以岗谋私:
将招聘用于非法活动。
二、劳动者违反劳动义务
未取得岗位资格:
未通过考核或未持有必需证书;
违反工作规范:
如未完成培训、擅自离岗、频繁旷工;
超时加班未补偿:
未依法支付加班费或安排补休;
违反竞业限制:
离职后到竞争企业工作或自营同类业务;
严重失职/营私舞弊:
给单位造成重大损失;
同时建立其他劳动关系:
影响本职工作且拒不改正。
三、其他常见违规情形
劳动合同无效:如因欺诈、胁迫签订合同;
未依法缴纳社保:用人单位未履行法定义务。
四、处罚与救济
行政处罚:对单位罚款(如非法聘用罚款1万-10万元)、拘留(5-15天);
民事赔偿:劳动者可要求赔偿损失;
劳动仲裁/诉讼:劳动者可通过法律途径维权。
建议用人单位规范用工,劳动者依法履行义务,遇到问题及时咨询专业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