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考志愿填报中的等级划分,主要存在以下几种方法,考生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策略:
一、常见等级划分方法
按志愿顺序分等级 考生可自定义将院校专业分为A、B、C、D四个等级,A段为首选,D段为备选。部分院校(如南通大学)采用此方法,先按总分排序,总分相同时参考学业水平测试等级。
按分数和等级排序
- 先分数后等级: 按考生总分从高到低排序,总分相同时参考学业水平测试等级(如A段分数最高,E段最低)。 - 先等级后分数
等级级差法 部分省份采用此方法,将选测科目等级折算为分数级差(如A段+10分,B段+5分等),考生总分加上级差分后进行排序。
二、注意事项
志愿级差查询:
可通过高校招生网站或省级教育考试院平台查询,或联系高校招生办咨询。
避免混淆概念:
"专业清":按专业录取,不同专业分数线可能不同;
"志愿清":按志愿顺序录取,同一志愿组内按分数排序。
三、填报建议
优先选择A段:
A段为考生最想报考的院校和专业,应优先填报并合理分配志愿顺序。
合理规划B、C、D段:
B、C段可作为过渡选择,D段建议填报录取概率较低的院校。
结合分数与等级:
若分数接近某等级分数线,可结合学业水平测试等级调整志愿顺序。
参考位次而非绝对分数:
不同高校、专业在同一分数段可能差异较大,建议结合往年录取数据综合判断。
建议考生结合自身分数、位次及院校专业偏好,参考省级招生专业目录和高校招生简章,结合模拟填报结果调整志愿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