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就业促进行动计划的撰写,可参考以下结构与内容要点:
一、总体目标
明确就业工作的核心目标,通常包括:
提高就业率(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失业率控制目标)
扩大就业容量(如新增就业岗位数量)
促进高质量就业(如技能提升、创业带动就业)
二、具体任务与措施
构建“三公里”就业圈 - 以社区为载体,打造居民“家门口”就业服务圈,覆盖50%以上社区到2025年80%以上
- 建立常态化就业信息发布平台,提供政策解读、岗位匹配、技能培训等一站式服务
精准匹配人力资源
- 建立人力资源供给库、企业用工需求库,通过“鸿雁回归”平台等渠道实现供需精准对接
- 年均举办招聘活动不少于80场次,达成就业意向1000人次以上
强化政策支持体系
- 开发公益性岗位205个,帮扶205名下岗失业人员就业
- 对参与见习、创业的高校毕业生落实补贴政策,支持技能提升和返乡创业
三、实施步骤与时间表
短期目标(1-2年): 完成40%-50%社区“三公里”就业圈建设,新增就业岗位10万-15万 中期目标(3-5年)
长期目标(5年以上):形成全省性就业服务机制,支持创新型就业体系建立
四、保障机制
组织保障:成立就业促进工作领导小组,明确部门职责
资金保障:设立专项就业基金,保障培训、岗位补贴等资金需求
监督评估:建立定期评估机制,根据效果调整政策
五、典型案例与评估
案例选择:选取“三公里”就业圈建设成效显著的社区进行经验推广
效果评估:通过就业率、失业率、居民满意度等指标评估实施效果
以上内容可根据地方实际情况调整,建议结合本地产业特色、资源禀赋制定差异化方案。例如云南可依托县域经济优势制定“十个一批”行动计划,河南则可通过青年创业计划培育5万个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