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易地搬迁群众就业需要综合施策,从就业服务、技能提升、产业扶持等多方面入手,具体措施包括:
一、强化就业服务与岗位对接
精准就业台账管理
建立搬迁对象就业信息平台,通过摸底排查实现动态管理,掌握就业意愿、技能需求等信息,为精准匹配岗位提供数据支持。
公共就业服务活动
依托春风行动、专场招聘会等平台,收集并推送适合搬迁群众的岗位信息,通过发放宣传单、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实现“户到人”服务。
巡回招聘与政策宣传
组织企业到安置点开展巡回招聘,同时通过电话访谈、政策咨询等方式,帮助群众了解就业政策并推荐合适岗位。
二、提升就业能力与技能
订单式与定向培训
根据产业发展需求,开展订单式、项目制培训,涵盖电工、电焊、手工编织等实用技能,提升群众就业竞争力。
夜校与职业指导
在安置点设立夜校,开展政策解读、创业指导、职业规划等课程,帮助群众掌握就业技能并增强就业信心。
创业扶持与孵化
通过小额创业贷款、免租金创业基地等措施,鼓励搬迁群众自主创业,形成以个体经营为主的经济形态。
三、发展产业与就业载体
劳务输出与扶贫车间
搭建劳务协作平台,对接外地用工需求,同时配套建设扶贫车间,吸纳搬迁群众就近就业。
本地产业培育
结合安置区周边资源,发展特色农业、手工艺、轻工业等产业,引导搬迁群众参与产业开发,实现就地就业。
公益性岗位兜底
开设保洁、治安、社区服务等公益性岗位,优先安置大龄、残疾或家庭困难群体,确保基本就业兜底。
四、完善保障与可持续发展
社会保障与权益维护
通过产业分红、低保、社保等政策,保障搬迁群众基本生活,同时加强劳动权益监督,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配套
投资建设文化活动中心、健身广场等设施,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安置区宜居水平。
动态管理与评估机制
建立搬迁群众就业动态评估机制,及时调整帮扶措施,确保政策精准性和有效性。
通过以上措施的综合实施,可有效促进搬迁群众实现“稳得住、能就业、逐步能致富”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