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电子档案是高校录取新生的核心材料,其内容涵盖考生多维度信息,具体如下:
一、主要包含的内容
基础信息模块 - 身份证号、姓名、出生年月、学籍号等身份识别信息;
- 思想政治品德考核鉴定或评语。
学业水平与成绩模块
-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合格考)成绩;
- 高中会考或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外省借读考生需提供省级机构出具的证明)。
健康与志愿模块
- 高中体检信息(《普通高校招生体格检查表》);
- 高中阶段志愿信息(含选考科目、院校志愿等)。
诚信记录模块
- 涵盖高考及招生环节的违规行为记录(如作弊、违纪等)及处理结果。
二、档案生成与使用流程
生成时间
- 通常在高考成绩公布后、录取前完成,具体时间因省份和流程差异略有不同。
数据来源
- 由考生所在学校负责组织填报(如基本信息、综合素质评价等);
- 通过省级考试机构获取学业水平测试成绩;
- 体检信息由市、县招办统一组织采集。
存储与传递
- 学校保存考生报名表、体检表、志愿表等原始材料;
- 通过教育考试院系统上传至省级招办,再分发至高校。
三、注意事项
数据真实性: 考生需确保所有信息与报名材料一致,任何虚假信息可能导致录取失败; 隐私保护
高考电子档案是高校录取的“身份证”,其完整性、准确性对考生至关重要,建议考生在备考期间妥善保管相关材料并及时确认信息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