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全国高考改革方案的核心内容如下:
一、考试模式改革
"3+3"模式为主流 高中阶段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从"3+2"调整为"3+3",即语文、数学、英语为必考科目,考生从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6科中任选3科。 - 6选3:
覆盖全国大部分省份,如北京、天津、山东等;
- 7选3:浙江等少数省份在6科基础上增加1门技术科目。
取消文理科分科 全国范围内取消文理科划分,所有考生均需参加物理、历史等科目考试,促进学科均衡发展。
二、英语考试改革
一年两考:
英语科目改为一年参加2次考试,取两次成绩中的较好者计入高考总分。
三、录取机制创新
批次合并
多数省份将本科二批与本科三批合并为本科第二批次,逐步取消传统分批次录取。
多元录取方式
探索"两依据、一参考"模式,结合统考科目与选考科目、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综合评估学生。 - "3+1+2"模式: 首选科目+再选科目(化学/生物/政史/地理)+专业技能课程证书。平行志愿改革
艺术、体育类及部分专业采用平行志愿投档模式,设置6个院校志愿组,每校6个专业志愿。
四、其他重要调整
全国统一卷: 全国大部分省份使用全国统一高考卷,少数省份保留地方卷。
学业水平考试:作为高考参考,成绩计入总成绩比例逐步提高。
五、实施时间表
2018年秋季入学学生:自2019年起实施新方案,2020年全面推行"3+3"模式。
以上改革旨在破除"一考定终身"机制,建立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现代教育体系,促进教育公平与科学选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