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考A+的含义,结合江苏省高考改革方案及搜索结果,具体说明如下:
一、成绩等级定义
在江苏省“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高考模式中,选测科目成绩采用等级制,分为A+、A、B+、B、C、D六个等级:
A+:成绩排名前5%(含5%);
A:排名5%-20%(含20%);
B+:排名20%-30%(含30%);
B:排名30%-50%(含50%);
C:排名50%-90%(含90%);
D:排名90%以后。
二、分数与等级对应关系
若考生选测科目总分为120分, A+通常对应 120分以上,即成绩排名全省前5%;
部分情况下,若考生分数超过90分直接认定为A,超出部分用“+”表示(例如95分以上为A,91-95分为A-)。
三、录取意义
A+成绩是高考录取的重要依据,属于 重点线级别:
考生需达到A+才能进入全省重点大学;
部分高校对A+考生有专项招生计划。
四、学科评估中的A+(另一次定义)
在高校学科评估中,A+表示学科排名进入前2%或前2名,与高考成绩等级无关。但此定义不涉及高考分数,需注意区分。
总结
高考A+是江苏省高考方案中选测科目成绩的前5%等级,对应120分以上的成绩,是进入重点大学的关键分数线。考生需通过努力达到该等级,以提升录取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