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管理学课程的教学设计通常围绕理论体系构建与实践能力培养展开,具体可分为以下要点:
一、课程体系结构
基础课程
包括管理学原理、微观/宏观经济学、组织行为学、会计学基础、统计学、商业伦理等,为后续专业课程奠定理论基础。
专业核心课程
涵盖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管理、公司经济学、国际企业管理、公司治理、运营管理等,聚焦管理学核心领域。
选修课程
提供创业基础、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公共管理等方向,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二、教学内容要点
核心概念与理论
- 管理学的定义、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及目标;
- 经典管理理论(如泰勒科学管理、行为科学理论)及其实践价值。
管理过程与工具
- 计划:目标设定与战略规划方法;
- 组织:组织结构设计与人力资源管理;
- 领导:激励理论(如马斯洛需求层次、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与领导风格;
- 控制:绩效评估与反馈机制。
实践应用与案例分析
通过“情境-角色”教学模式,结合中国实际案例(如“三个和尚没水吃”)引导学生分析管理问题,提升决策与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
混合式教学
结合课堂讲授、案例讨论、模拟经营等互动式教学,增强学生参与度。
问题导向学习(PBL)
以实际管理问题为驱动,鼓励学生自主探索解决方案,培养批判性思维。
考核方式
- 平时成绩(课堂参与、作业)占40%-50%;
- 期末考试占30%-50%,采用口试与书面考试结合。
四、教学目标
掌握管理学经典理论(如激励理论、决策模型);
熟练运用管理工具(如SWOT分析、平衡计分卡);
培养战略规划、团队协作与问题解决能力,适应复杂多变的组织环境。
通过以上体系设计,管理学课程旨在培养既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又拥有实践应用能力的管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