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毕」是形声字,其含义和用法可归纳如下:
一、基本信息
拼音与结构:读作bì,部首为「比」(简化字中写作「比」),总笔画6画,上下结构。
起源:始见于商代甲骨文,本义指古代田猎用的长柄网,后引申为终结、完成等含义。
二、本义解析
田猎工具:甲骨文像用长柄网捕捉鸟兽的器具,金文在上方加「田」字,强调与田猎相关。
引申义:逐渐演变为表示「完结」「结束」(如完毕、毕生),并引申为「完全」(如毕肖)。
三、现代用法
常见组词:毕业、毕竟、毕恭毕敬、群贤毕至等,均含终结或完全的引申义。
文化象征:作为二十八宿之一(白虎七宿第五宿),古人认为其主兵、主雨。
四、字形演变
简化前为「畢」,部首为「比」,现代简化为「毕」,部首改为「比」。
《说文解字》曾以「ban」为部首,后因简化统一为「比」。
五、其他含义
星名:指二十八宿中的毕宿,因星形似网得名。
丧祭用具:古代丧祭时用于举肉的木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