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汉字被称为“假”的原因与其文字发展历史密切相关,具体可归纳如下:
汉字的原始用途与演变
日本早期无文字,汉字传入后最初作为表音符号使用(如万叶假名),通过借用汉字的发音来记录日语。由于汉字表意功能与日语发音体系不兼容,逐渐演变为仅借音不借义的“假名”。
与“真名”的区分
直接沿用汉字音、形、义的词汇称为“真名”(如“山”“水”等),而假名仅取汉字的发音(如“り”“ん”等独立假名),不表达实际意义,因此得名“假名”。
假名的创造与简化
为克服汉字表音繁琐的问题,日本人简化汉字结构,创造了平假名和片假名。平假名多用于书写日语固有词汇,片假名多用于外来语和专有名词,二者共同构成日语的表音文字体系。
汉字与假名的功能差异
汉字作为“真名”,承载语义信息;假名作为“假”,仅作为发音辅助。两者在日语中需配合使用,但功能截然不同,这也是“假名”名称的由来。
综上,日本汉字的“假”源于其作为表音符号的起源与功能定位,与汉字本身的表意属性形成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