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中的正式形体主要包括以下五种字体,按历史发展顺序排列:
甲骨文 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以细瘦线条和方笔拐弯为特征,字形参差不齐,异体字较多。
金文(钟鼎文)
西周时期青铜器上的铭文,笔画丰满粗肥,字形较甲骨文方正匀称,同样存在较多异体字。
篆书
- 大篆: 春秋战国时期秦国文字,字形较金文整齐,笔画均匀,异体字较少。 - 小篆
隶书 汉代通行字体,标志着汉字形体向楷书过渡,笔画简化,结构扁平,是正式书写的转折点。
楷书
东汉末年形成,字形结构严谨,笔画清晰,成为现代汉字的标准字体。
补充说明:
草书、行书等为辅助字体,主要用于书写便捷,不作为正式形体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