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装放码是服装生产中确保不同体型儿童穿着合身的关键步骤,其核心在于根据儿童生长发育特点调整服装尺寸。以下是放码的详细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放码基本原则
比例放码 通过固定比例(如1.5倍、2倍)对基础样板进行放大,适用于大多数常规款式。
非比例放码
针对衣长、袖长等部位单独调整,例如裤长按身高比例(约30%-75%)计算,衣长增加固定值(如5cm/档)。
结构调整
- 领口、袖口: 通常增加0.2-0.5cm/档。 - 裙摆、裤脚
二、放码具体步骤
确定基准点与基础样板 选择领口、袖口等易识别位置作为基准,挑选合适款式的基础样板。
尺寸测量与放码计算
- 使用软尺测量儿童身高、胸围、腰围等关键尺寸。
- 根据比例或公式计算各部位放码量,例如胸围差数=(目标尺码胸围-基准尺码胸围)/档数。
绘制放码图
在放码纸上对齐基础样板,根据计算结果绘制调整后的线条,标注新尺寸。
裁剪与制作
按放码图裁剪面料,注意保持版型线条流畅,再缝制完成。
三、注意事项
档差调整
- 衣长、袖长等部位采用等比例放码(如每档增加5cm)。
- 特殊部位(如裤裆、腰部)需单独归类处理。
误差控制
放码时需严格控制尺寸偏差,确保型态不变,避免剪裁变形。
试穿验证
完成制作后,务必试穿多件不同尺码,调整细节(如松紧带、口袋)以提升舒适度。
四、常见放码规则(参考)
裤子: 基础尺码按身高比例(如30%-75%)调整,弹性腰围预留1-2cm伸缩空间。 裙子
外套:衣长增加5-10cm,肩部宽度按体长比例调整。
通过科学放码,既能满足儿童成长需求,又能保证服装的美观性与功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