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为大班设计的《豆子有多少》数学教案,综合多个权威来源整理而成:
一、教学目标
计数能力 掌握2个2个、5个5个地数30以内的方法,能快速确定总数。
数学语言
学会使用“又”“一共”等词汇描述数量关系,能列加法算式(如1+2=3)。
解决问题
通过操作和比较,能解决简单的数量问题(如两袋豆子比多少)。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按群计数方法(2个2个、5个5个地数)。 难点
三、教学准备
材料:蚕豆或豌豆各1碗(20-30颗)、小托盘、计数器、数字卡片(0-30)。
环境:安静、宽敞的教室,配备多媒体课件(可选)。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情境导入:教师展示装有豆子的碗,提问“这里有多少颗豆子?”引导幼儿观察并猜测。
激发兴趣:通过故事(如王爷爷和陈爷爷比绿豆)引出数量比较的主题。
2. 探究新知(15分钟)
数数方法
教师演示2个2个、5个5个地数,鼓励幼儿模仿并迁移经验。
幼儿自主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关注使用“又”“一共”的情况。
加法算式
结合实物操作,引导幼儿列出加法算式(如1+2=3),解释数字意义。
通过“小鸡跑来了”等游戏情境,强化加法概念。
3. 巩固练习(10分钟)
按群计数:用不同容器装豆子,让幼儿比较数量并排序。
减法应用:在加法基础上,引导幼儿列出减法算式(如5-2=3)。
错误纠正:重点关注数位概念(如28表示2个十和8个一)。
4. 总结与拓展(5分钟)
知识回顾:总结按群计数和加法算式的要点。
拓展活动:用杯子测量豆子重量,比较两袋豆子的重量差异。
五、教学反思
倾听习惯:部分幼儿存在不倾听问题,需通过游戏和常规训练改善。
操作规范:个别幼儿列式错误,需加强数位认知训练。
趣味性:故事和游戏能有效提高参与度,建议多设计类似情境。
六、附录:相关资源
数字卡片、计数器、豆子实物等教具。
数学问题卡片(如“5个容器,每个10颗豆子,一共多少颗?”)。
以上教案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调整,建议配合多媒体课件或实物操作增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