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MEA填写需遵循系统化流程,结合权威指南和最新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一、基本信息填写
项目标识:
包括FMEA编号(含项目号和年份末两位)、零件名称、设计责任方(OEM/供应商)、编制者信息及车型年份。
时间节点:
设定要点日期(不超过计划生产日期)和FMEA日期(记录初稿及修订时间)。
二、分析过程
确定分析范围:
明确系统/子系统或零件,建立功能方块图和可靠度方块图,分析组件间的功能逻辑及失效影响。
列出失效模式:
通过功能树拆解,识别可能失效的组件或步骤,如装配、加工等。
评估失效后果:
量化每个失效模式对系统功能的影响,如导致产品停线、安全隐患等。
三、风险量化
采用RPN(风险优先数)= 严重度(S)× 发生概率(O)× 探测难度(D)进行综合评估,确定关键失效模式。
四、制定措施
针对每个关键失效模式,提出预防或探测措施,明确责任人和完成时间。
五、优先排序与跟踪
根据RPN值确定改进优先级(C/B/A),建立跟踪机制监控措施效果。
六、模板与工具
建议使用最新版FMEA模板(如Excel或专业软件),结合结构树、功能树等工具生成表格,提升分析效率。
注意:不同行业或企业可能有特定模板,需结合实际需求调整流程。若涉及流程分析,需重点关注P-FMEA(制程FMEA)的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