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音乐发展通过政策支持、产业布局、品牌建设等多维度推进,形成“音乐+”融合发展的新格局。以下是具体举措:
一、政策支持与产业规划
16条专项措施
2024年出台《措施》,围绕“三城三都”建设目标,提出16条政策,包括对演出机构、音乐人才工作室的扶持,年度票房达2000万以上的演出单位最高奖励20万元。
“十四五”目标
到2025年,力争音乐及相关产业年产值突破1000亿元,形成国际知名音乐企业、音乐IP及标杆化演艺场馆。
二、产业布局与核心区域建设
四大音乐园区与小镇
覆盖青羊少城、龙泉驿、东郊记忆、城市音乐坊等园区,以及彭州白鹿、崇州街子等小镇,实现音乐、文旅、教育等深度融合。
高端演艺场馆
包括成都城市音乐厅(四川音乐学院旁)、云端天府音乐厅等,提供高规格演出与市民文化服务。
三、人才与创作激励
引培国际人才
针对国内外音乐领军人才实施奖励,年产值超1亿元的企业奖励200万元,鼓励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高端人才。
原创音乐支持
建立原创音乐榜、奖项,完善版权保护机制,推动数字音乐与人工智能融合。
四、品牌活动与国际化
公益性音乐活动
举办“成都国际诗歌音乐节”“成都露天音乐公园”等,提升城市音乐文化影响力。
“音乐之都朋友圈”
通过政策吸引国内外演出项目,2025年举办超5000人大型演出近百场,扩大国际交流。
五、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
城市音乐坊
以四川传统工艺为灵感设计,结合音乐喷泉、艺术广场等,形成集演出、休闲于一体的城市会客厅。
数字音乐平台
成都音乐网作为垂直门户,提供原创音乐、音乐百科等服务,链接国内外市场。
通过以上措施,成都正加速构建“音乐+”全产业链,实现从“音乐之城”向“国际音乐之都”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