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考题中出现的"水"的相关题目,结合搜索结果分析如下:
一、化学方程式中的"水"
氧化还原反应示例
在2016年全国卷中,题目要求向H₂O₂溶液中滴入酸化的FeCl₂溶液,溶液变黄,写出相关离子方程式:
$$H₂O₂ + 2Fe²⁺ + 2H⁺ = 2Fe³⁺ + 2H₂O$$
该反应中,双氧水作氧化剂,生成Fe³⁺(黄色离子),未产生氧气。
歧化反应示例
若双氧水自身发生歧化反应(如酸性条件下的反应):
$$2H₂O₂ rightarrow 2H₂O + O₂ uparrow$$
此反应中既有氧气生成,也有水生成。
二、文学典故中的"水"
"弱水三千"是《史记·项羽本纪》中的典故,"弱水"并非指自然水体(如海水、河水等),而是比喻"极大、不可逾越的困难",属于文学修辞手法。
总结
高考题中的"水"主要出现在化学方程式里,可能涉及氧化还原反应或歧化反应,需结合反应条件判断产物。文学或文化背景中的"水"则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象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