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政策对高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招生计划倾斜
专项招生计划
- 省属高校贫困地区专项计划、地方高校农村生源专项招生计划精准到县,实施省内高职(专科)院校在贫困县单独测试或中职应届毕业生推荐直升招生计划,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贫困家庭子女。
- 例如甘肃省地方专项计划,由4所高校在提前批次D段招生,计划安排在批次控制分数线下40分以内(含40分)发档。
扩大招生范围
- 高校专项计划招生范围扩大至全国53个贫困县,覆盖国家连片特困地区重点县、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和省定重点县,要求考生具有当地连续三年以上户籍和学籍并实际就读。
二、录取政策优惠
分数优惠
- 贫困地区专项计划可享受批次控制分数线下40分左右的降分优惠。
- 部分省份(如甘肃省)对贫困县高校专项计划不再组织资格审核,以报名时采集的户籍信息为准。
专业与院校专项
- 部分高校(如西北师范大学等)会针对贫困县或少数民族考生设置专项专业或计划。
三、就业支持措施
公益性岗位优先
- 建立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支持机制,优先安排未就业的大学毕业生(尤其是职业院校毕业生)到公益性岗位就业。
资助政策
- 贫困户籍农村学生可申请扶贫专项助学金(1000元/年)及免(补助)学费(本科3830元/年、专科3500元/年)。
四、其他配套政策
教育机会扩大
- 通过专项计划和资助政策,扩大贫困家庭子女接受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机会。
师资与技能培养
- 加强对贫困地区教师队伍的培养培训,推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与劳动力转移。
总结
精准扶贫政策通过招生计划倾斜、录取优惠、就业支持等多措并举,旨在降低贫困家庭子女的高中阶段教育门槛,提升其获得优质高等教育的机会,并通过就业支持实现长期脱贫。考生可根据自身条件关注省级教育考试院或高校发布的专项计划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