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劳动合同法》及相关法律规定,员工隐瞒学历已离职的处理方式需分情况讨论,具体如下:
一、劳动合同效力判断
欺诈行为导致合同无效 若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明确要求学历且员工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该劳动合同可被认定为无效。此时,用人单位无需支付经济补偿,但可能需承担其他法律责任。
学历非核心要求时合同有效
若用人单位未明确学历要求或学历对工作无实质性影响,员工隐瞒学历不构成欺诈,劳动合同有效。用人单位可依法解除劳动合同,但需支付赔偿金(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
二、离职后的追责措施
要求返还不当利益
若员工因使用假学历获得薪资或福利,用人单位可主张返还。
追责时效限制
追究责任需在法定时效内进行,通常为1年。超过时效可能无法主张权利。
职业记录与信用影响
员工使用假学历可能留下不良职业记录,影响未来就业。
三、处理建议
用人单位: 若涉及假学历,建议保留入职资料、薪资记录等证据,必要时通过法律途径主张权利。 劳动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