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和韩国在正式场合使用汉字的主要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四点,均基于历史传承、文化认同及现实需求:
历史文化渊源
两国长期受中国汉字文化影响,汉字最早由中原王朝传入朝鲜半岛和日本。日本在唐朝时期借鉴汉字创制平假名,韩国则在15世纪受汉字启发发明韩文,但早期法律、典籍等仍以汉字书写。
文化认同与权威性
汉字在日本和韩国被视为文化修养的象征,尤其在正式文件、法律文书和建筑铭文等场合使用,体现庄重与严肃性。例如日本墓碑常刻汉字,韩国身份证也标注中文姓名以减少混淆。
语言与文字的互补性
尽管两国已发展出本土语言(如日语、韩语),但汉字作为表意文字,能更精准表达复杂概念。例如,韩国在法律、医学等专业领域仍依赖汉字术语。
传统与现实需求的平衡
尽管近年有去汉化倾向,但汉字已成为东亚文化传统的重要标志。日本保留约1900个常用汉字,韩国在重要场合仍选择汉字以维护文化连续性。
综上,汉字的使用是历史传承、文化认同及功能需求的综合体现,成为连接日本、韩国与中国文化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