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和搜索结果,关于因学历造假被辞退的处理方式,可总结如下:
一、辞退的合法性
法律依据充分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劳动者以欺诈手段(如提供虚假学历)订立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有权解除劳动合同,且无需支付经济补偿或赔偿金。
试用期内的特殊规定
若员工在试用期内被查出学历造假,用人单位同样有权单方解除合同,且无需承担赔偿责任。
二、工资支付问题
用人单位必须支付劳动者实际工作期间的工资,计算方式如下:
工资标准: 参照本单位相同或相近岗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确定;若无同类岗位,则按单位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计算。
最低标准: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80%,且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三、其他注意事项
证据留存 用人单位需保留员工学历造假的证据(如学历证书复印件、调查过程记录等),以支持解除行为的合法性。
后续影响
学历造假行为会严重损害个人职业信誉,可能导致未来求职受阻。即使当前劳动合同被解除,也可能影响其他用人单位的录用决策。
法律救济限制
劳动者若主张赔偿,仲裁委和法院通常不会支持,因其行为属于《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的用人单位权利。
四、建议
入职前谨慎: 建议通过学历认证机构核实学历真实性,避免因小失大。 保留沟通记录
综上,因学历造假被辞退属于用人单位的合法权利行使,劳动者无法主张经济补偿或赔偿金,但可要求支付实际劳动报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