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创立时间是一个复杂且多学科交叉的问题,综合现有研究可总结如下:
一、最早起源阶段
新石器时代起源说
郭沫若、于省吾等学者根据仰韶文化(约公元前4000年)的陶符、裴李岗文化贾湖遗址的刻符等实物证据,推测汉字可能起源于距今6500-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仓颉造字说
传说仓颉为黄帝时期史官,通过观察自然物象创造汉字,但此说法缺乏实物证据支持,属于文化传说范畴。
二、系统化形成阶段
商代甲骨文
商代后期(约公元前1300年)出现的甲骨文是目前已知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刻于龟甲和兽骨,标志着汉字从符号向文字的转变。夏商断代工程研究显示,商朝始于约公元前1600年,因此甲骨文距今约3300多年。
系统化发展
商代文字已具备表意、表音、形声等多种造字功能,且已形成较为系统的文字体系,除极个别汉字外,均为一字一音节。
三、早期发展阶段
西周金文
西周时期(约公元前771年)出现金文,是汉字发展的重要阶段,进一步规范了文字形态和用法。
春秋战国简化
随着社会变革,文字逐渐简化,出现了大篆、小篆等字体,为后世隶书、楷书的发展奠定基础。
总结
汉字的创立和发展经历了数千年演变,最早雏形可能出现在新石器时代,但系统化文字形成于商代甲骨文时期。其形成是长期社会需求与文化积累的结果,而非单一人物或短期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