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瑜伽是《薄伽梵歌》中提出的瑜伽修行体系,由帕坦伽利总结前人方法创编,包含四个核心分支,分别是:
一、业瑜伽(Karma Yoga)
核心概念:通过无私奉献实现身心灵的结合。强调以行动服务他人,超越个人欲望,达到“利他即利己”的境界。
实践方式:慈善行为、志愿活动等,通过满足他人需求实现自我超越。
二、智瑜伽(Jnana Yoga)
核心概念:通过智慧辨别真我与现象,达到心灵解脱。需通过冥想、观察等修行方式,洞察事物本质,超越感官干扰。
实践方式:禅定冥想、哲学思辨,帮助练习者建立稳定的意识状态。
三、信瑜伽(Bhakti Yoga)
核心概念:以虔敬之心皈依真我(如神、宇宙意识),通过信仰获得力量。强调情感投入和奉献精神,建立对超越自我的信任。
实践方式:诵唱圣歌、祈祷、艺术创作等,通过情感表达与神圣连接实现修行。
四、无修瑜伽(Nirvana Yoga)
核心概念:超越一切形式的学习与修行,达到与宇宙本源合一的最终解脱状态。需通过长期的内在转化,破除执着。
实践方式:深度冥想、自我觉察,逐渐摒弃对物质和形式的依赖。
补充说明
历史背景:四瑜伽体系在《薄伽梵歌》中占据核心地位,奠定了印度瑜伽哲学的基础。
现代关联:部分瑜伽流派(如巴克悌瑜伽、智慧瑜伽)与四瑜伽有直接关联,但属于其分支而非完全等同。
四瑜伽共同构成瑜伽修行的完整路径,从行动实践到内在觉醒,逐步引导修行者实现自我超越与精神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