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家长会的问题,可结合学校沟通需求和家长关注重点进行分类整理,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一、了解孩子在校情况
学习状况 - 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参与度等
- 学科优势与薄弱环节,学科选择建议
- 近期考试成绩及进步空间
行为表现与习惯
- 校园社交能力、团队协作精神、遵守纪律情况
- 学习方法与自主管理能力
心理健康与情感需求
- 当前心理状态、压力来源及应对方式
- 家庭情感支持系统与学校心理辅导资源
二、探讨教育方法与支持
家校合作建议
- 家庭教育责任分工、沟通渠道与频率
- 家长参与学校活动的意义与方式
学科辅导与资源
- 针对性学习计划制定建议
- 校内外辅导资源(如图书馆、实验室、心理咨询)
特殊需求支持
- 学习障碍、情绪问题等特殊情况的应对策略
三、明确家校责任与期望
家长角色定位
- 避免过度干预,如何通过鼓励与引导支持学习
- 家长会后主动与教师保持联系
学校管理说明
- 校园安全制度、行为规范及奖惩机制
- 家长会流程与后续沟通方式
四、其他实用信息
班级整体情况: 班级纪律、学风建设、近期活动 学生个体关注
未来规划建议:升学指导、职业规划初步方向
提问技巧建议:
采用“优点-不足-合作建议”结构,引导教师针对性回应
避免单一问题(如“你最担心什么”),多维度了解情况
记录重点内容,会后与教师单独沟通深化
通过以上问题,既能全面掌握孩子在校表现,又能为家校合作奠定基础,共同促进学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