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贬值是教育与社会经济结构变迁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成因可归纳为以下四点:
一、高等教育普及化与扩招政策
高校数量激增:自上世纪末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发展阶段,高校扩招政策使大学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加,导致学历供给远超需求,稀缺性降低。
学历泛滥:义务教育普及后,学历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属,而是大众化消费品,进一步削弱了其竞争力。
二、就业市场供需失衡
岗位增长滞后:第三产业岗位需求增长滞后于学历供给,大量毕业生涌入传统白领岗位,甚至出现“学历倒挂”现象(如硕博毕业生offer率低于本科生)。
竞争加剧:企业面对海量求职者,提高筛选标准,学历“敲门砖”效应减弱,导致高学历者被迫从事基础工作或与低学历者竞争。
三、教育质量与市场需求脱节
应试教育泛滥:部分高校为追求规模扩张忽视教学质量,课程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学生缺乏实践能力。
技能单一:传统教育导致知识结构单一,新兴行业对创新能力、跨文化适应力等“非正式技能”需求更高,而学历难以满足。
四、企业用人标准转向能力导向
重实践轻学历:企业更关注实际技能、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部分岗位甚至将学历作为筛选工具而非综合能力标尺。
技能与薪资错位:技术工人工资涨幅远超白领,传统学历路径回报率下降,企业倾向于招聘实用型人才。
总结
学历贬值本质是“知识应用能力不足”与“供需结构失衡”的矛盾体现,需通过优化教育质量、加强实践培养、调整用人标准等多方面措施应对。